导读:上周六,兑吧运营帮“如何让用户对产品上映”运营增长公开课在北京圆满举行,我们邀请到了五位运营领域大咖做了精彩分享,今天我们来复盘一下兑吧运营总监柯珂的演讲内容。吸引用
发表日期:2019-01-18
文章编辑:兴田科技
浏览次数:10923
标签:
上周六,兑吧运营帮“如何让用户对产品上映”运营增长公开课在北京圆满举行,我们邀请到了五位运营领域大咖做了精彩分享,今天我们来复盘一下兑吧运营总监柯珂的演讲内容。
吸引用户的诀窍背后到底讨论什么?兑吧运营总监柯珂认为,吸引的背后是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链,让用户形成依赖。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探索吸引用户的诀窍。
一,是什么吸引用户的注意
二,如何持续培养用户习惯
眼、耳、鼻、喉都是人们触碰外界的载体,通过这些载体我们被某些事物吸引。同理,用户也正是通过这些载体,对产品产生瞬间的初次记忆。
我们每天都在被信息笼罩的大环境中,接收内容、视频、图片网站等,能让我们形成瞬间记忆的,是差异化的颜色、声音、味觉。
从声音来举个例子,很多男生在用高德地图导航时,有没有选取林志玲的导航声音?正是特别的声音让人形成记忆点。因为有这样的记忆点在,结合产品本身能够满足的功能需求,才一定程度上让用户形成对某款产品的依赖性。
从视觉来说,大家都很熟悉星巴克“绿色+美人鱼”的标志,在视觉呈现时,触达用户的路径很多,渠道很丰富,要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形成长期记忆点,在你所有触达的场景里面,都要保持统一性。比如星巴克的杯子,商品包装、软文等等所有和品牌相关的渠道,都要给用户重复性的记忆元素。
二、持续培养用户习惯用户首次被吸引,体验了你的产品之后,用户心中在期待什么?
他一定在期待更多——More。期待产品之后的更多功能,更多优惠、折扣、内容、甚至人脉关系……
第一,折扣是电商的常规玩法,聚划算有很多秒杀、限时限量抢购,用运营的手段,让用户感到有更多的可以期待的优惠。
第二,从内容层面来说,举个例子爱奇艺会一直把下个月、下周的视频内容做推送,吸引用户。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户的需求、特点、偏好个性化的推荐,让用户有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。
第三,更多的奖励。很多App会给新用户一个“新人礼包”,新人福利之后,还会不断告诉用户第二次,第三次来访问,会获得什么。给用户持续访问的理由。
现在很多产品或者公司在做“会员制”。会员制产品体系到底给到用户什么?事实上就是把更多的奖励,会员专属折扣价,会员专属商品等等,会员会获得“更多”。
不断满足用户对于“想要更多”的欲望之后,运营需要培养用户重复行为。重复行为的产生,由外部的力量和内在驱动力共同决定。
内在驱动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需求驱动、猎奇心驱动、欲望驱动、恐惧驱动、不安全感驱动。
猎奇心驱动:现在网上传播的测试类游戏很多,网易做的尤其突出,测试人格、性格,运势等等,背后抓住的就是用户的猎奇心。这一类测试的传播几乎经久不衰,还能够让用户主动传播分享。
不安全感驱动:下图是余额宝的截图。很多金融平台的运营同学会发现,有一部分用户每天早晨起来就会很主动地访问App,查一下昨天的收益有没有到账。是不安全感在驱动着这一部分人群主动访问。
有了驱动力之后,用户重复行为如何发生?
首先在产品设计上,引导重复性行为的方式设计很重要,运营需要确定是引导用户输入一篇文章,发一张图片,完成一次点击、一次访问,还是某个交易行为等等。
其次,运营同学要关注引导用户的行为,需要有差异化的区分。要监控每日数据,观察什么样的任务用户参与度比较高。
再者,是参与的频次,你要让用户多久操作一次。这个频次不能违背用户在产品里核心的行为频次。举个例子,大姨妈。用户可能每月只记录一下,这就是所谓的核心频次。
最后,是唤醒机制的设定。人都有惰性。一个人手机里有几十款应用,不一定会每天都记得访问。因而运营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,在合适的时间提醒用户进行访问。
第二,当用户有了跟你初次接触和记忆点之后,用户下一步的期待是什么?运营需要通过利益驱动等方式,让用户保持想要访问的期待感。
第三,充分利用用户心理,让其形成重复性行为。
上一篇:
暂无信息上一篇:
如何运用网站排名做好网站运营?更多新闻
2019
A5创业项目春季招商 好项目招代理无忧网站排名是网站运营成绩的一个体现因素,事实上,通过做好网站排名来提升网站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化方法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找专业的做
View details
2020
关于网站建设,总有很多人问我百度怎么了?有什么变化,为什么不更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。不论是否百度做过算法调整,或许只要因为某些事情百度不更新,也会有
View details
2023
作为中国最繁忙和发达的都市之一,上海市场中的竞争异常激烈。。为了在这个市场中脱颖而出,网站所有者需要...
View details
2020
关于网站建设,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信息时代是技术的时代。谁主导了技术,谁就主导着未来社会的发展。到这里,应该说这些结论都有道理。但由于信息技术的代表
View details